郑州会展活动也许不该再沉湎于线下,星巴克就是一个警示

2022-10-21

会议、展览、活动的魅力之一是线下,


洽谈、贸易对接、学习、社交的价值和效果,


是线上完全不可比的,


线下聚集和见面还带来各种惊喜、偶遇等体验,


说它是“第三空间”也没问题。


星巴克很火,火过,就因为它是“第三空间”,


但星巴克的“第三空间”正在死去。


我们会展人,要不要小心了?


星巴克“‘第三空间’已成历史”


这个“十一”国庆期间,多人在朋友圈转发一篇文章,题目很吓人,“星巴克崩塌始末”。

文章很长,我这里把文中几个我觉得重要的点列出来。


郑州活动策划,郑州活动公司,郑州互动策划公司


近一年来,星巴克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和营收额接连下跌,如今已跌去四成。而其对手瑞幸的营收却同比增长了72.4%,两者目前差距不到4亿元。

图片
北京市中心地段的星巴克,周围写字楼密布,2022年10月的某个工作日下午3点,短时间内空无一人。

创新不足,星巴克去年一年仅推出30余款新品,远低于行业平均速度,也没啥爆品。

作者吐槽星巴克的体验:随便去一家门店,你都很难感受到,星巴克昔日标榜的咖啡师竭诚热情的服务和优美娴熟的咖啡技艺。

大部分情况下,人们只会在自提一杯咖啡后,匆匆离去。

市场份额急剧下滑。今年4月,门店数首次被曾经的小弟瑞幸反超,5个月后,星巴克,昔日老大,门店数仅为瑞幸的80%。

图片

“星巴克迷失了”,原因有多个,包括:



竞争对手不断崛起
顾客消费行为的巨变
创新停止
品牌变得平庸
咖啡师的服务和技术降低
服务态度变差
“第三空间缺失”
供应链体系混乱
信息技术系统严重落后


罪魁祸首是互联网和疫情吗?


那篇文章让我看了为之一震的是---作者说出了一句狠话,“第三空间”已成历史。

星巴克碰到了很多新的难题,尤其是人工、房租、原材料成本上涨,应对方法之一是涨价,但星巴克始终引以为豪的王牌---“第三空间”也开始失效了。

要全部归罪于新冠疫情吗?

娱乐、餐饮、文旅、会展、体育、教育等所有符合线下聚集条件的行业,统统生不如死。

今年,拥有1000家门店的上海,在财报第三季度期间,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受疫情影响;而在北京,有150家(约占当地门店数的1/3)门店关闭了近六周。

图片

人们的消费习惯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,比如外卖、预制菜、室外健身(露营、自行车、室外跑步、滑板等瞬间风靡起来)。

咖啡则是:疫情之下,65.6%的人购买咖啡偏好自提,只有14.5%的人偏好坐在咖啡店里。

星巴克沾沾自喜了20多年的第三空间逐渐失去了吸引力,外卖和自提流行起来,原来熟悉的社交场景少了,以前还有不少人在星巴克用电脑办公、中学生做作业,现在这样的场景几乎没有了。

看上去,都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该死的疫情惹的祸。


线下会展的魅力和独特价值,我们甚至不允许别人怀疑


线下见面和聚集,这个场景不用多说,确实是充满了期待和喜悦,约朋友逛街看电影、聚餐、做美容、一起去健身,总是让人雀跃。

去参加一个会议、参展或观展,如果会议、展览的质量和体验都很好,则会觉得很满足,“赚了”,盼望着下届再去。

图片

主办方、承办方习惯了把听众、观众、展商组织到一个空间里,得心应手,方法、途径、策略都是团队熟悉的、拿手的。

换一个线上场景?

团队不会做,做不来,试了几下还是做不好,然后就是异口同声:线上不行,效果不好,展商、采购商、听众都不喜欢。

图片

这里有无可能存在一个我们不愿承认的“路径依赖”?

星巴克也因为“路径依赖”,而失去了大量有潜力的年轻顾客。

“星巴克崩塌始末”一文说:

星巴克,它几十年一直重视“第三空间”,围绕“第三空间”的文化相当成熟,在“组织心智自动化”的惯性下,星巴克一直没有动力推进“第四空间”,反倒一直希望顾客都到店里去体验“第三空间”。


图片

我自己也特别喜欢高质量的线下会展活动,从未怀疑过线下会议、展览、各种活动本身带有的独特价值和独特魅力。

但我们也许不该沉湎于自己熟悉、自己拿手的线下会展,星巴克就是一个警示。

我们也许要担心线下会展“第三空间”(不远的)将来面临的困境,线下会展“第三空间”的功能和价值会不会失效?

我们自己要审慎看待Z世代的需求变化。


阅读34
分享